傈僳族海回姑娘的非遺找九宮格會議緣分(我與非遺)_中國網


“進門先喝三碗油茶,這是我們傈僳族的待客之道!”走進四川省攀枝花市跳舞教室鹽邊縣傈僳族非遺傳習中間,80后擔任人、海回姑娘谷艷端著熱騰騰的油茶前來迎客。

傈僳族,被稱為“追逐太陽的平易近族”。在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,一批傈僳族兒女世代在今生活。鹽邊縣也孕育出傈僳族婚禮、傳統服1對1講授飾、葫蘆笙、弩弓、木楞房制作身手等6項各級非遺。

谷艷生于鹽邊、長于鹽邊。從小,她就看著同鄉們演奏葫蘆笙,聽著山坡上牧羊人婉轉的阿尺木刮(放羊調)。“我在傈僳族文明里浸潤長年夜,它就是我的根。”谷艷說。

長年夜后,谷艷走出年夜山、漂洋過海。在國外留學時,她舉行了傈僳族主題攝影展,用傈僳語誦讀《小王子》,以多種情勢傳佈傈僳族文明。這段異國肄業的時間,讓谷艷學會用跳舞場地全人類的視角從頭思慮本身的平易近族文明。

“我們傈僳族的風景和風俗是奇特的,但其背后對天然的敬畏,以及盈滿則虧的生涯哲學,實在是共通的。我愈加清楚,平易近族的就是世界的。”2011年,谷艷選擇回到家鄉,承當起非遺傳承的義務。2019年,她在當局支撐下牽頭成立了鹽邊縣傈僳族非遺傳習中間。

現在,谷艷將古代化運營思想和外鄉化平易近族特點奇妙融會。她用“活態傳承+靜態展現”的思緒打造傳習中間,復原傈僳族生涯場景,每年吸引觀賞游客5萬多人;同時,她開辦“阿木詩依”design任務室,約請藝術院校師生配合研發傈僳族非遺文創,讓小我空間平易近族衣飾走上國際時髦舞臺。谷艷還打算與著名brand一路研發傈僳族面料庫、色卡等,讓非遺與時髦碰撞出新火花……

鹽邊縣傈僳族非遺的brand效應正逐步浮現。鹽邊縣傈僳族研討會、鹽邊縣傈僳族非遺傳習中間已吸納專家學者以及會員約150名、非遺傳承人14名,培育新的傳承人100余名。“這些傳統和身手攜帶著我講授們祖先的聰明與自豪傳承至今,我盼望盡本身的所學和所能,讓非遺面向將來、代代相傳。”谷艷說。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